老年人听力障碍虽不致命,却足以伤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,降低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。除了药物治疗,验配助听器是老年性聋的主要治疗措施。但很多老人戴上助听器没几天就忙不迭地打退堂鼓,“想听的不想听的混在一块儿,不适应……”其实,和适应眼镜和义齿一样,佩戴助听器也存在一个适应过程。
刚戴助听器要先在安静环境中,听取一些含义比较单纯的声音,例如钟表的滴答声、自来水龙头的流水声等;一段时间后再练习听自己的说话声,逐渐过渡到听几个人在一起时的谈话声,听收音机和电视机发出的声音;最后才能到环境复杂的公共场所去。如果没有这个适应过程,一开始就到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去,被放大的大量复杂声音进入耳内,会感到十分刺耳,就会对助听器失去信任和信心。只要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,按要求进行助听器的适应性训练,最终它都能成为那根合适的耳朵“拐杖”。
适合佩戴助听器的人群主要是,听力学检查证实为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,且听阈大于40分贝。这些老年患者的听力下降为缓慢的进行性加重。开始时常不被注意,随着高频听力的下降,对语言的分辨能力有所影响,也就是说,老年人尽管纯音听力基本正常,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,常需别人重复。以后随着语言频率的受损,则要求说话者提高声音与之交谈。另外,常有听觉重振现象,患者常述,“别人说话低声时听不到,大声时又嫌吵。”部分老年性聋的患者可以伴有耳鸣,常为高频声。开始时为间歇性,在夜深人静时出现,以后渐变为持续性,白天也可听见。
在决定佩戴助听器时,还有一些建议供老年朋友参考。如果双耳听力都有问题,一定要双耳佩戴助听器。每天都要佩戴,并与他人交流,多说多听多用大脑,改变有人时才用助听器的错误观念。正规的医疗机构、康复机构和验配机构的医师或技师会根据听力检查的结果,再结合年龄、耳聋病因、使用环境和经济状况,为老人选择适合的助听器。所以,老人及其家属千万不要随便买一台就戴,否则助听器不但不能补偿听力,相反还会损伤原有的听力。
吴继昌 (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) |